【餐飲數字化的本質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對餐飲數字化的“三層四面”進行拆解,讓數字化更清晰】
?餐飲數字化和過去我們講的信息化的區別是什么呢?
?美團新餐飲研究院院長白秀峰認為,二者最本質的區別是過去講的信息化還是內部視角,以提升內部效率為主。而數字化核心是用戶視角,是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共贏思維。這也正是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同時也是互聯網在近十年來對傳統行業影響和改造最明顯最深刻的地方。
?餐飲行業尤其如此。
餐飲行業與數字化的結合,從最早讓用戶更便捷得找到餐廳,通過看別人的評價更放心得到店消費,到店以后更方便的點菜、買單,開發票,以及用戶足不出戶可以通過外賣APP將餐送到家等多種數字化體驗都是基于用戶需求,同時又很好的提升商家的經營效率。
?從整體來看,我們可以把餐飲數字化的具體應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四個維度:三個階段分別是信息化、在線化、智能化;四個維度分別是:人、貨、場,財;分別對應著員工和客戶,菜品和食材,選址,算賬。具體見下圖:
【餐飲數字化當前仍存在概念多、落地難、缺人才三大問題】
概念多:數字化餐飲和餐飲數字化,表面看只是文字順序不一樣,事實上本質也完全不一樣。數字化餐飲強調的主體是數字化,餐飲只是一個應用行業。而餐飲數字化,強調的主體是餐飲行業,數字化只是一種實現手段。這里本質區別是我們是站在行業視角看數字化,還是站在數字化視角看行業,是基于行業特點結合技術手段,還是用一切皆可改造的思維去看傳統行業。歸根到底,互聯網也好,數字化也好,都只是一種達到某種結果的手段或工具。或是營銷、或是提效,或是降本。但無論如何,都得歸一到那個行業本身的特質。
?落地難:美團新餐飲研究院院長白秀峰認為,一個企業的數字化的推動者不是IT負責人,也不是運營負責人,而是老板自己。老板必須是這個項目的一號位,中歐商學院兩位教授對國外多家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數字化做得好企業,都是CEO投入精力多的企業。
?缺人才:要想做好餐飲數字化,最重要的是要有既懂餐飲,又懂數字化的人。但整個餐飲行業很缺這類復合型人才。如何才能培養既懂餐飲,又懂數字化的人呢?白秀峰院長認為,餐飲數字化首先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足夠的重視。重視落地,重視數據,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同時,搞數字化的人一定要上一線。餐飲行業本質就是一連串的用戶體驗的集合。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體驗問題都會引起用戶滿意度下降。